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航空貨運穩步發展的一年。這一年,航空貨運行業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疫情形勢,持續增加航空貨運運能供給,不斷提升運行效率和保障能力,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確保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行。
統籌安全運行、疫情防控和貨運發展
安全是中國民航永恒不變的主題。疫情暴發以來,隨著客機腹艙運力的減少以及海運、中歐鐵路的擁堵,全球貨運運力極度短缺,“客改貨”也成為很多航空公司充分利用客機運力和增加收入的途徑。由于“客改貨”是臨時性的舉措,屬于權宜之計,相關的制度和要求還不太完善,在運行方面存在一定安全風險。2021年,民航局修訂并重新發布《客艙裝載貨物運輸(第二版)》,其中明確,在獲得相關批準和達到一定要求的前提下,航空公司可以繼續在客艙座椅上裝載貨物,這樣既確保了飛行安全,又緩解了貨運運力緊張的局面。
2021年下半年,科學精準防控疫情成為各運輸航空公司和機場的重要責任。9月,民航局修訂發布了《運輸航空公司、機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第八版)》,針對疫情防控中凸顯的問題,做出了更具體和更專業的說明。在該指南的指導下,運營出入境航班的機場和航空公司更好地做到了航空貨運相關的人、物和環境同防,確保了航空物流鏈的穩定。
行業主體充分發揮主動性,為行業的快速恢復發展提供動能。航空公司充分挖掘全貨機、客機腹艙和“客改貨”潛力,購買或租賃貨運運力,提高運行效能;機場盡最大可能解決人員、設備、場地不足等難題;貨運代理面對運力緊缺、運價暴漲等壓力,不斷提供多種物流解決方案。海關、邊防等聯檢單位加班加點,提高通關效率,為國際航班和國際貨郵的順利出入境把好國門。民航局也推出一系列舉措為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其于2021年6月提出從加快航空物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七個方面加快發展國際航空貨運,打造“全球123快貨物流圈”;8月發布了《中國民航國內航線航班評審規則》,進一步簡化了國內貨運航線航班的審批程序;12月印發了《關于促進公共航空危險品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此外,由民航局、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打造高效的航空物流網,多地政府也出臺“十四五”航空貨運發展規劃。民航“十四五”規劃為航空貨運行業的快速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中國民航完成貨郵運輸量732萬噸,同比增長8.2%,已經恢復至2019年的97.2%。全行業保障國際貨運航班20萬班,同比增長8.2%,其中,“客改貨”航班6.9萬班。
助力經濟快速恢復發展和供應鏈安全穩定運行
2021年,全球經濟整體呈復蘇態勢,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預測世界經濟增長5%以上,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10.8%。而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14萬億元,增速達到8.1%,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于前列。經濟和貿易的快速恢復發展,以及制造業和供應鏈的多樣化持續增加了全球物流運輸的需求。由于勞動力短缺和需求的單向性,集裝箱海運和中歐鐵路異常擁堵,這使得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面臨著極大的風險和壓力,也使得部分時效性要求高的運輸需求轉向航空貨運。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球航空貨運需求與2019年相比增長了6.7%。疫情導致中遠程客機腹艙運力銳減,可用航空貨運運力與2019年同期相比卻下降了11.5%。需求和供給的極端不平衡,一方面對航空貨運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助推了航空貨運運價不斷攀升。2021年,中國至歐洲和美國的運價每公斤一度上漲至100元和140元,貨運包機價格也達到了每班1000萬元和每班1300萬元,為疫情前的3倍~4倍。
為了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提高航空貨運保障能力和整體運行效率,多家貨運公司拓展運營模式,增加服務范圍,推出網上訂艙和包機平臺,推進多式聯運服務,加強與供應鏈各方的合作,以加快貨運數字化轉型,鞏固與公路、鐵路的銜接,整合供應鏈。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21年,中國一般貿易進出口24.08萬億元,同比增長24.7%,其中,出口13.24萬億元,增長24.4%;進口10.84萬億元,增長25%。航空運輸占較大比重的機電產品,出口增長了20.4%,進口增長了12.2%;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用電器等“宅經濟”相關產品出口合計增長了13.2%;出口汽車零配件和紡織品分別增長26.7%和14.1%。
2021年由于疫情反復,防疫物資的出口運輸需求仍然強勁。據統計,全年中國醫藥材及藥品出口增長101.2%,中國航空貨運行業累計保障防控物資航班12萬余班,運輸防控物資超過47萬噸,主要的防控物資種類包括防護服、口罩、呼吸機、注射器、制氧機以及數量呈上升趨勢的新冠檢測試劑盒,并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超過20億劑新冠肺炎疫苗,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作為新冠疫苗的主要運輸方式,中國航空貨運行業保障新冠疫苗航班2000余班,持續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力量。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
疫情發生以來,全球供應鏈接連遭受重創,暴露出我國在綜合物流服務,特別是國際物流運輸方面存在短板。在此形勢下,中國物流集團應運而生,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綜合性現代物流企業集團,以實現供應鏈的自主可控,提升國際綜合物流服務能力。由電商起家的京東集團加快在航空貨運領域的謀篇布局,與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組建中鐵京東物流有限公司;京東物流在港交所上市,開通多條國際貨運包機航線;京東貨運航空獲得批準籌建公示。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網絡在持續支持比利時列日、馬來西亞吉隆坡等海外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多家航空公司合作開通國際貨運包機航線的基礎上,不斷強化空運、海運、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結合的跨境物流運輸能力,為跨境商家提供多元化出口供應鏈解決方案。
2021年,順豐航空引進以執飛國際航班為主的波音757和波音767貨機7架,貨機總數達到68架。順豐控股完成收購嘉里物流51.8%股權的交易,將借助嘉里物流的綜合物流、國際貨代、工業項目物流、跨境電商等優勢,進一步強化其國際物流競爭力。2021年6月,東航物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三大航中第一個混改上市的航空貨運企業。同年8月,南方航空貨運有限公司正式獲得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頒發的《航空承運人運行合格證》,標志著南貨航正式成為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具備公共航空運輸承運資格的貨運航空公司。10月,由建發股份、廈門航空和縱騰網絡共同投資設立的商舟航空物流有限公司掛牌成立。與此同時,川航物流等也在籌建貨運航空公司。
扎實推進航空貨運樞紐的發展建設
疫情的沖擊給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帶來新的挑戰。此前,機場貨運競爭基本圍繞資金撬動下貨運航線和貨郵吞吐量進行。面對突發疫情,能否及時采取科學有效的管控措施以保障地面運輸、航班正常起降,能否快速協調因航班、貨量驟增、疫情管控造成的人力和設備不足等問題,對管理自信、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高要求。
2021年,傳統的綜合性航空貨運樞紐,特別是國際貨郵業務和全貨機業務占較大比重的機場取得了優異成績。上海浦東機場、廣州機場、深圳機場、杭州機場、鄭州機場的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了398萬噸、204萬噸、157萬噸、91萬噸和70萬噸,幾乎達到了各機場貨郵吞吐量的歷史峰值。而隨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投運,成渝機場群的客貨運發展格局也將發生改變。2021年,專業性航空貨運樞紐的建設也在穩步推進,國內首個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完成校飛,為2022年機場如期投入運營奠定基礎;嘉興機場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層面正式批復,2022年將正式開工建設。
根據國家發改委2021年11月印發的《關于做好“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天津、重慶、西安三個城市成為首批25個樞紐中的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2021年天津機場、重慶機場和西安機場也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貨運發展領域實現了一定的突破。天津機場保障的國際貨運加班包機達到696班,同比增長43.5%;重慶機場國際和地區貨郵吞吐量超過22萬噸,同比增長接近50%;雖然受本地疫情影響,西安機場的貨郵吞吐量仍然達到了近4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