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機主制造商是天然的數據生產者和集成者,相關的數據類型和領域眾多。在新一輪技術大變革背景下,這些數據無疑也為民機制造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理解、認識、用好大數據,讓飛機制造更加智能,我們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還有哪些差距?
走在前端的發動機生產商
一些業內人士將羅羅的發動機稱為“大數據引擎”。這一名稱的由來與羅羅較早地利用大數據來安排生產和維修密不可分。羅羅公司全球發動機健康監測中心建立了發動機健康管理系統來實時監測上千臺遄達發動機的工作狀態,這可以幫助工程師了解每臺發動機的情況以便合理安排使用和維修時間。不僅如此,這些運行數據還可以被用來設計更加高效低耗的發動機。
事實上,當前大多數企業都有機會或者已經獲得了大量的數據,但只有極少數公司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數據來改進業務。在制造業中,較早應用大數據的企業有哈雷摩托、紅領集團、通用公司(GE)、羅羅公司等。而這些應用主要集中在個性化定制和運營服務類,代表性的有GE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西門子Smart Factory計劃,三一重工、羅羅大數據運營服務,福特、哈雷摩托、紅領集團的個性化定制方案等。GE打造的“工業互聯網”,本質就是傳感器加大數據,通過產品中大量的傳感器來獲取海量數據,幫助提高其飛機發動機、電力等設備的能源使用效率。
大數據與制造業的融合是趨勢是必然,但目前大數據的應用狀態為理念的傳播快于數據的應用,實際應用仍然存在困難。從應用效果看,以改善現有業務和產品為主,突破性創新應用也較少。如何充分挖掘企業中數據的價值,通過對預研、研制、取證、批產、運營、回收等過程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產品研制水平、客戶服務水平以及數字化工廠運行效率,將會成為提高產品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數據可實現暗數據或數據廢氣的價值應用,許多原本被認為只具有單一用途的數據,甚至一些被認為沒有任何意義的無用數據,在進行分析之后,有時會得出非常有價值的結論。可以說,大數據雖然不是萬能的,但它的精彩之處就是可以產生無限可能。
飛機制造商與IT企業擦出怎樣的火花
發動機生產商的數據監控已經進行了多年,但對整機制造商來說,大數據還是一個嶄新的領域。2015年6月巴黎航展上,不僅是發動機制造商,空客、波音等民機制造業巨頭也紛紛與微軟、IBM等IT企業開展合作,希望通過利用大數據來探索提高競爭力的新方式。GE公司統計,2015年航空產業鏈上61%的企業都將數據采集分析作為技術革新及企業策略制定的基礎。上世紀80年代,空客的工程人員在A320試飛試驗階段的一年間分析了12000個參數,采集了將近9萬億字節(8Tb)的數據,然而這個數據量只占A350數據量的2%。目前,A350被收集的參數將近60萬個,每天可收集到的數據已超過2萬億字節(1.8Tb)。1988年,波音737系列的發動機運轉時可采集到的數據量為20萬億字節(18Tb),而2015年,僅保守估計,可采集到的數據量就可達到100萬億字節(91Tb)。波音787飛機僅執行一個航班,所采集到的客艙壓力、高度、燃油消耗等數據就能夠達到0.5TB。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波音公司就提出了DCAC/MRM計劃,目的是實現產品全部數字化,采用產品數據管理,開展飛機構型定義和控制/制造資源管理。2015年,波音公司與卡耐基梅隆大學合作組建了航空數據分析實驗室,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來對波音飛機進行全面升級,收集航空飛行中產生的巨量數據,用機器學習的方法來優化飛機的飛行方式,并可用數據分析的結果來指導未來的設計、制造和運營。例如,基于前一個航段的運行數據,飛機可以自我判斷下一個航段中會出現的問題,通知機務進行檢查和維修。2014年,空客與Oracle共同建立了基于Hadoop技術的大數據處理系統及飛行模擬數據分析軟件,公司內部也成立了“數據處理與試飛集成中心”,可收集并分析飛行樣機上傳感器在試飛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并決定使用Google公司的MapReduce技術來提高數據訪問和處理的效率。可以說,波音和空客構建了強大的數字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平臺,為大數據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對于中國的民機制造企業來說,大數據要得到應用,不僅需要信息化、網絡化帶來的豐富、真實、準確的數據源作為基礎,還需要標準化的業務流程和數據標準為保證。目前,我國民機制造企業在設計階段已實施數字化工程,打通了數字化設計研發、數字化工藝編制到飛機制造現場、試飛現場的全過程管理。在企業管理方面,建立了企業主數據,統一了數據標準,信息系統基本覆蓋全業務領域,信息系統收集并存儲了企業幾乎所有結構、非結構化數據。但與同行業領先企業相比,仍需要進一步加強信息化、標準化基礎的構筑,彌補缺失,同時也缺乏數據交換、交易、共享和開放的相關標準和規范,企業絕大部分業務部門也沒有清晰的大數據需求,型號任務重,這些都給大數據理念的推廣和實際的應用造成了困難。
【觀點】要回答好大數據能否用、哪里用、怎么用
作為民機主制造商,需要充分挖掘公司運營管理和產品全壽命周期中所產生數據的價值,借助大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依托云計算平臺,將客戶端的價值需求作為整個產業鏈的出發點,幫助分析企業運營管理和產品全壽命周期過程的各種行為活動,提供決策支持。民機主制造商可以借助大數據應用實現全產業鏈的協同及全產品生命周期閉環,回答好大數據能否用、哪里用、怎么用這三個問題。
飛機制造商的盈利點來源于航空公司和旅客的需求反饋,因此,來自于航空公司和旅客的數據十分重要。這些數據有助于制造商在飛機設計中考慮油耗因素,采用更加輕便且性能更加可靠的飛機制造材料,在盡量保證旅客舒適度的基礎上優化艙內布局等。還有助于制造商在飛機研發取證的飛行試驗階段,精確模擬各類自然環境與人為因素,在保證飛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礎上,可以大大降低研發成本,節省試飛時間。
還有個應用之處是,人類飛行歷史上,有很多飛行員單純操作失誤、身體不適造成的失誤或涉嫌故意墜毀飛機的案例。如果在飛行員座椅上安裝數個傳感器,收集飛行員對座椅的壓力、體溫、血壓、心跳等狀況,把人體特征轉化成數據,并且對其進行量化,這樣就會產生獨屬于每個飛行員的精確數據資料。長期統計,以監測飛行員身體和精神狀態提升飛行安全, 降低由于人為操作失誤及機組情緒失控導致的事故發生概率。同時還可監測是否有飛行員以外的人員操縱飛機,緊急情況可由地面飛行員接管飛機,一定程度上預防劫機。
“旅客的需求不僅是一次飛行,而是一種個性化的體驗。我們應該借助大數據,讓浪漫回歸旅行的本質。”這也是大數據的真正魅力所在。